厦门旷源贸易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594-2768669

项目 191 到 192 共 192个

每页
页面:
  1. 16
  2. 17
  3. 18
  4. 19
  5. 20
设置升序顺序

慢心态才好构建品牌

2014年1月16日 CST下午2时19分37秒

        速度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欲速则不达。

  凡事适可而止,找到合适的策略,提高效率和效益才是最关键的。

  十分可惜,品牌塑造也呈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,大量企业都渴望自己的品牌能够速成。

  当然,希望品牌速成的愿望本身没有错,就像做企业的都想做成百年老店,但是谁都知道做百年老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且也绝非谁都有这个能力和机会。相反,如果一心只是放在成为百年老店这个目标上,企业反而会迷失方向,误入歧途,不可自拔,甚至无可救药。

  正如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,为了节省时间,我们开始吃“快餐”,但是现在有很多养生专家站出来说话了,要把“快餐”变为“慢餐”才合理,因为长时间吃快餐胃就会受影响,而且会严重损害健康,最终则是得不偿失。早在1986年,意大利人就开始推动“慢食运动”,现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。“慢食”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,让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  凡事总有个“理”,凡事也总有个“度”,我们总要遵循事物内在的运行规律。我们不能依凭自己的感觉去追求,不能老想着“速度”,我们心存几分“敬畏”,到头来受益的终究是自己。

  许多企业做品牌希望一夜速成,就像明星走红一样。一夜速成不是没可能,一夜走红也不是没先例,只是背后的平台、积淀和代价,我们必须看见。

  看不到背后的平台、积淀以及付出的高额代价,我们就会陷入误区。打个比方来说,刘翔跨栏近乎是一战成名天下知,但是要看到其本人的天资和辛勤付出、奥运的平台、亚洲田径的背景以及商业的运作等等关键因素,忽略了这些,我们就不能真正了解真实的成名“过程”。

  天欲其亡,必令其狂。速度会让人丧失理智,失去自我,甚至读不懂自己。但必须指出,每个人对于速度的驾驭能力不同。例如,有人开车的速度很快,也能长时间平平安安,换一个人用一样的速度,却极有可能事故频发。道理很简单, 每个人对于速度的驾驭能力不一样。

  做品牌也一样,蒙牛能够跑出“火箭的速度”,固然值得羡慕和尊重,但并不值得我们照搬照抄,最多只能借鉴其经营企业的部分思维方式。我们不应该动不动就拿出蒙牛来说事,动不动就要向蒙牛看齐。

  我们需要典范和楷模,但是不需要“神”来顶礼膜拜,更需要的是全方位审视自己,分析自己的资源和经验,梳理自己的综合优势,然后一步步地塑造自己的品牌。

  我们不要把“速度”当作目的,也不要把“速度”当作宪法,可以在遵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,出奇制胜,在不伤筋动骨的基础上,适当地提高速度,更加高效率地塑造品牌。例如,远卓品牌机构策划的“珠钻之争”、“炸钢构”、“吃家具”、“家具抽脂减肥”、“饰品秋收令”、“加盟火眼”等极具震撼力的新闻事件,都大大提高了当事品牌的传播速度,并快速提高了他们的美誉度。但是作为当事品牌,依旧不能盲目追求速度,否则必受其累。

  在事件营销方面,我们还应该向蒙牛和奥克斯等品牌学习,二者的运作风格差异较大,但都值得吸收其精华以提高品牌塑造的速度。但是,千万不能把速度当作目的,这一点切记切记,否则必然是得不偿失。

  除此之外,在拥有“慢品牌”的心态基础上,也可以通过切分市场、构建新品类来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,让消费者比较容易记住品牌特征并产生好感,从而加快品牌的发展速度。例如,在千军万马混战的饰品行业,远卓品牌机构协助酷咔咔饰品开创了“个性饰品”这一新领域,让酷咔咔专注于“个性饰品”,做个性饰品领域的领导品牌,从而迅速产生聚焦优势,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记忆和传播。

  快就是慢,慢成就快。竞争激烈的环境,企业须领悟其中的真理,保持“慢品牌”的心态,谨慎规划,积极创新,严格执行,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品牌。

Posted in 新闻动态 By 明 扇

被神化的O2O,梦想其实还很远

2014年1月16日 CST下午2时00分21秒

       互联网的思维首先是产品化,而传统企业的思维必然有业绩和形象的考量。

       当下,较常见的对O2O的解释以下两种。

  “传统电子商务卖的是实物,但O2O要卖的就是服务”!

  别扯淡了,团购是最早的O2O实践者,但卖的还是产品,服务到底谁在做?说到底,还是实体商家。

  “从导入流量的角度,O2O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入口”!

  别逗了,实体店面,人满为患的旺季不需要流量,浪费是可耻的。成熟的连锁餐饮业,哪个店门口不是排长队?流量?浪费还是可耻的!

  必须说:O2O不是万能的,至少今天还没有到被神化的地步。

  传统电商的天然缺失

 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模式,电商应该是在O2O模式上最应该获得成功的形态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
  先用团购网的模式,做一个类比。在很多人眼里,电商和团购是类型接近的业态,尤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上美团和上天猫都是浏览产品,选定产品后下单支付,这似乎差别是不大的。但其实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,这两种业态销售的产品是有本质的区别的,餐饮、娱乐、旅游、租车等,这些非标准化的“生活产品”是团购的核心,而标准化的家电、服装、数码、图书则是电商的范围。

  实际上,O2O的实质应该是人流的输送,而这是传统电商的天生缺失。天猫双十一,成绩斐然,但期间却遭到实体商户的集体抵制,先有19家家居卖场联手封杀天猫,后有苏宁在最新的电视广告上讽刺天猫没有线下优势。

  归根结底:电商的B2C模式是把产品送到你家,使用的是物流系统。O2O是把你送到产品家,使用的是交通系统。

  换句话说,O2O的本质是把人流引到进实体店,无论是通过PC或者手机等不同的终端。对于实体店而言,电商带给它们的压力太大了,O2O恰恰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反击机会。

  所以,无论是从O2O模式的本质还是从实体店的意愿上讲,电商切入O2O都是有不小的阻碍的,当然,不要忘记电商有强大的现金流,在这个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时代,也不排除自建、并购和战略合作的可能。银泰百货,不也乖乖的献身了吗。

  传统商业的梦想还远

  虽然说传统电商进入O2O阻力重重。传统商业似乎占据了天时(移动支付兴起),地利(完全占有OFFLINE端),人和(人流的最终结点)。

  但O2O模式,却偏偏是“互联网思维”下产生的,同时也必须依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工具,未来还会依赖移动支付。从思维方式到落地的营销推广,都是传统商业所不擅长的。

  拿万达电商为例,万达毫无疑问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地产、酒店、百货和影院连锁,可以说拥有最强大的商家资源和庞大的人流,单纯在线下已经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。O2O的资源和基础可谓雄厚。

  可是,万达所要达到的O2O,却让很多人看不懂。王健林介绍了万达电商模式:“万达电商模式,不是淘宝、不是京东、不是腾讯、不是百度,是一种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(020)。”核心共分三部分:“大会员系统、大数据系统、含金量高的会员。”并特别推出了基于PC端的网站:万汇网。

  所不能理解的是这个网站的定位,作为万达目前的资源和定位,移动APP显然是作为入口的第一选择,万汇网本身的价值似乎不大。个人感觉这是一个传统企业的基因决定的,互联网的思维首先是产品化,而传统企业的思维必然有业绩和形象的考量。花了这么多钱,只有一个APP出来,似乎这个项目在初期是没法交差的。另外,据了解,万达近期在满世界招人,知情者透露,其中有一条要求就是,必须每天西装革履来上班,这与互联网企业的T恤、牛仔裤精神也是格格不入。

  可见,传统商业进军O2O的梦想也许更远。不过,也不排除能够通过收购本地生活服务APP的移动互联网公司,快速布局的可行性。

标签:

Posted in 新闻动态 By 明 扇

项目 191 到 192 共 192个

每页
页面:
  1. 16
  2. 17
  3. 18
  4. 19
  5. 20
设置升序顺序